专家点评

上一页 下一页

上海泉币学社

王健舆

钱币学不仅是钱币收藏家的癖好,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上一世纪开始,不少国家就纷纷成立了钱币研究组织。进入二十世纪,世界各国研究硬币和纸币的组织更是越来越多,还成立了一些国际性组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研究钱币,专题著作不断问世。及至清乾嘉以后到民国初年,研究者更多,著书立说,相互切磋,已成一代风气。

辛亥革命以后,近代著名古钱大收藏家,蜚声海内外者有南方(华东地区)的张叔驯和北方(华北地区)的方药雨,号称“南张北方”,二十年代末,张叔驯先生应日本古泉界邀请访日,并在日本作学术交流,在当时日本的古泉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三十年化初,北方方药雨先生的珍藏全部归陈仁涛先生,于是张叔驯和陈仁涛二位成为当时的大收藏家。四川巴县人罗伯昭先生亦在武汉全力以赴,不惜重金,收藏罕见古钱珍品。到三十年代中期,张叔驯、陈仁涛、罗伯昭三位成为中国古钱收藏家之三雄。当时除上述三位收藏家之外,全国各地收藏家古钱币者亦众,浙江戴葆庭先生刻苦研究中国古钱历史,对鉴定古钱币的真伪有独特之技,张叔驯、陈仁涛、罗伯昭三位均称葆庭先生是鉴定泉币真伪的权威,而葆庭先生为人忠厚诚恳、在学问上谦虚与人,绝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之习气,这是古钱界前辈所一致公认的。在浙江省杭州邮局任职之蒋伯壎先生(江苏吴县人)也是近代著名古钱收藏家,蒋先生对邮票亦有较深的造诣,当时伯先生是杭州出版的新光集邮杂志编委之一,故在新光集邮杂志上辟有副刊专供钱学者发表文章,相互探讨学问,唯篇幅有限,无法满足广大泉币爱好者的要求。

张叔驯先生深感有心要建立一个专门研究钱币学的学社并定期出版刊物,为发展钱币研究起一定作用。1935年前后,叔驯先生专程从上海赴苏州,访问著名古钱收藏家王荫嘉先生(他俩早在二十年代初就是好友)。拟邀荫嘉先生到上海与古泉界著名人士共商成立上海泉币学社事宜,准备出版“泉币”杂志,请王荫嘉先生任总编,并指定张叔驯先生的泉币保管员杨廷先生为助理。王荫嘉先生于1937年春到上海,商讨成立上海泉学社。1937的初夏,荫嘉先生再度赴沪,于当年7月中旬,由张叔驯、陈仁涛二位出面邀请部分古泉界著名人士,如丁福保、郑家相、张季量、戴葆庭、张伯等,在张氏宅邸举行会议,相商成立上海泉币学社事宜。会议决定由张叔驯先生提供其宅邸花园中的一幢小洋楼作为社址,并供作“泉币”杂志编辑部之用,由王荫嘉先生负责出版事宜,共费用先由张叔驯和陈仁涛二位各出资万元,并准备在九月举行上海泉币学社成立大会。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侵华战争,沪苏交通中断,接着日军飞机狂炸苏州,及至1937年底,沪宁,沪杭沿线各大小城市均沦为日军控制,俟苏州城内秩序稍为安定,1938年春,王荫嘉先生携眷绕道到上海“孤岛”避难,原拟继续与叔驯先生商谈成立上海泉币学社,然而,张氏已全家赴美国定居。陈仁涛先生则表示时局动荡不定,不愿一人负责全部费用,于是拟议中的上海泉币学社宣告流产。

1939年初,罗伯昭先生由重庆取道来上海定居。伯昭先生每周必去广东路上的上海古玩市场与古泉爱好者茶叙。在古泉界诸公的倡议下,伯昭先生表示愿意负担泉币学社和出版刊物之一切不足之数。于是在罗君登高一呼之下,由罗伯昭,丁福保,张絅伯,郑家相,戴葆庭,王荫嘉等筹建上海泉币学社,1940年初春,在罗氏宅邸召开上海泉币学社成立大会。因为丁福保先生年最长,而且在上海有一定的声誉,故而大家一致推举丁氏为社长,罗伯昭先生为副社长,郑家相先生为总编辑,王荫嘉先生为总校对,戴葆庭先生为会计,积极筹各出版刊物,在罗伯昭,戴葆庭,王荫嘉三位奔走之下,在泉界同仁大力支持之下,“泉币”杂志创刊号终于1040年7月出版。学社同仁每周六下午齐集罗氏宅邸,罗氏伉俪必备盛点,殷殷招待,泉界同志在聚会中相互研讨泉币学问或展示新得佳品,每次聚会约二、三小时。

泉币学社成立不久,上海各界名流,如吴湖帆、顾炳元等,以及银行家,文学艺术界著名人士纷纷参加赞助,“泉币”杂志在当时的“孤岛”上成为唯一的一本专门研究古代泉币学问的学友术性双月刊。

在罗伯昭,王荫嘉、戴葆庭三位的倡议下,1940年冬,由丁福葆,罗伯昭,张絅伯,郑家相,戴葆庭,王荫嘉,张季量,陶庭耀,陈亮声,蔡季襄十人组成一个“寿泉会”,规定年满40岁以上者,可以参加“寿泉会”。每个成员逢生日聚餐,每人提供珍品泉拓,粘贴成特制的寿泉集拓。当时,每期寿泉集拓仅印制十本,四十六后的今天,当是弥足珍贵矣。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孤岛”,敌伪发行的“中储券”,迅速贬值,物资奇缺,“泉币”杂志的出版面临夭折之境。在罗伯昭先生的大力支援下,戴葆庭先生精心为“泉币”缩减制版费用,减少篇幅,降低用纸质量,力求维持“泉币”继续出版。出版用纸从道林纸降为灰报纸,从创刊号的92页缩减至胜利号的10页。负责总校对的王荫嘉先生于1942年返苏州定居,但仍认真负责校对,通过信函邮寄校样。在这样极端困难之中的“泉币”杂志一直坚持到1945年8月抗战全面胜利,“泉币”杂志于1945年9月出版了“胜利”号,同时宣告结束。罗伯昭先生为“胜利号”写了“胜利献词”,上海泉币学社也停止活动。但泉币爱好者收藏泉币的热情仍方兴未艾。

上海泉币学社距今已将近半人世纪。当时创建者十二人,丁福保、罗伯昭、张絅伯、郑家相、王荫嘉、戴葆庭、杨成麒、诸葛员笙、张翼成、张季量、陈亮声、马定祥,而已绝大部分去世,健在者仅马定祥先生一人而已。当年马定祥先生系十二人中最年轻者,今已年届古稀了。

在回顾四十六年前的上海泉币学社整个过程中,不能不缅怀罗伯绍、郑家相、戴葆庭、王荫嘉等人。因为他们是“学社”和“泉币”杂志的主要负责人,在当时极端困难之中,为出版“泉币”杂志,贡献了财力和精力,为发展泉币学问而呕心沥血,更不能忘怀罗伯昭先生和戴葆庭先生为出版刊物在财政上的大力支援,如果没有他们在财政上的大力支援,“泉币”杂志不可能出版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泉币”杂志自1940年7月出版“创刊号”至1945年9月出版“胜利号”,凡三十二期,虽然时间不长,然而在中国古泉界中诚属罕见之事,在此三十二期中汇集了四十年代初中国古泉收藏家的研究的精神辟论文,这些论文对今天研究中国钱币,仍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叔驯先生所藏珍品,早在1937年携至美国;陈仁涛先生所藏珍钱,五十年代初,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巨值得自香港;唯罗伯昭先生爱国心切,全国解放不久,即将珍藏数十年的古钱珍品和稀见金银币全部无偿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他为保存祖国文化遗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今后研究中国钱币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摘自——《中国钱币》

 

请查看和发表意见

WUBanner from WebUnion Chinese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