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from WebUnion Chinese Network
[园丁自述]
[初涉泉河]
[新品鉴赏]
[市场介绍]
[真伪辩析]
[交换目录]
[精品拍卖]
[专家点评]
[发布信息]
[交友中心]
[藏界新闻]
[请你留言]
[古泉论坛]
[专题赏悦]
[泉友投诉]
[返回首页]
  专家点评

上一页 下一页


空首布的种类及其辨伪

王晓东


承老大多次邀请,在专题栏目中贴了几枚空首布图片,老大嫌少,仍邀我续贴,其实图片扫描了不少,但从图片上看都差不太多,文字模糊不清,瞧不出大的分别,所以愚以为多贴无益,不如写篇文章整理一下。

关于空首布,已经有许多著作、杂志做了论述,但有的学术性太强,对于收藏者来说过于艰深;有的又失于简单,寥寥数笔即一带而过,读者不识所云。今把众多资料中自己认可赞同的观点摘拣整理拼凑成下文,希望与众多同好切磋。文中关于辨伪的内容纯粹是我个人的所谓经验,更是希望大家斧正和补充。希望通过大家的相互讨论,彼此增加学识和经验。


空首布钱是我国春秋至战国中期铸行于周王室以及三晋地区的青铜铸币,其形状模仿农具“镈”和“钱”,所以称做“镈”或“钱”,或者合起来称做“镈钱”,因“镈”字和“布”字通假,所以又称做“布钱”。其銎部中空(但一般留有铸造时的范塞),所以为了区别于平首布钱,被称做“空首布”。

“镈”和“钱”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农具。“镈”是一种耨具,是短銎宽刃的小锄头,用来除去田间杂草;“钱”是一种耕具,铲状,用来松土。在商周时期的农业发达地区,这种先进的青铜材质的“镈”和“钱”是市场上的热门商品,用这种热门商品在市场上从事交换活动,被大多数人所乐于接受。因此,逐渐地,“镈”和“钱”便从一般商品队伍里被分离出来,成为了各种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担负起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取得了货币的资格。

空首布的形制以及铸行先后时间顺序为:
1. 原始空首布;
2. 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大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大型斜肩弧足空首布;
3. 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中型、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小型斜肩弧足空首布

下面按其形制分别做简要叙述。

一、原始空首布

刚刚脱离了农具职能、只可作为交换等价物使用的原始空首布,虽然为了易于携带、方便交换等目的已经远远轻小于真实的农具,但今天看来其体形依然厚重博大,形状也没有统一,外观仍与农具“镈”和“钱”很接近。右图是上海博物馆钱币馆收藏的原始空首布拓片,币重57.6克。这类原始空首布的特点是空首、短銎、平肩、尖足、深凹弧裆、面背三条平行直竖纹,从形制上看应该是后来的平肩弧足空首布的鼻祖。  

1998年北京德胜门古钱币交流会上曾有一枚同样形制的原始空首布,红斑绿锈、生坑精美品相,据传出土于河南某地,最终被一上海藏家以12,000元收走。听到消息赶到场时,只见买卖双方皆大欢喜、正在钱泉两讫,我只有扼腕顿足,只怪通知我的人消息迟钝。所幸承蒙买家垂青,当场让我把玩片刻,也算多了一次见识。自那以后我在市场上再未见到同样货色。

见于著录的原始空首布还有模铸文字“卢氏”(见右图)、“益”等的空首、短銎、平肩、平刃的大型空首布,但均若天上星斗,恐今生无缘触及。

原始空首布的出土记录都在河南陕县和洛阳一带,其铸行年代应在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是周王畿铸行的货币。

 

原始空首布经过演化,春秋中期以前在周王畿地区形制演变统一为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和大型斜肩弧足空首布两种类型,在三晋地区演变为大型耸肩尖足空首布。

原始空首布基本不存在辨伪问题,因为市场上还没见到有人制造和贩卖,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正确识别农具铲实物和做为原始货币的原始空首布。完整的先秦农具铲并不多见,原因是当时铜是贵重之物,不会用来大量铸造完整的农具,大多只是铸造出狭窄的锋刃,镶于木制身体上使用。农具铲的收藏价值远远小于原始空首布,如有品相精美、轻小接近原始货币的,以较小代价购入做为原始货币的滥觞收藏当然不错,但信以为原始空首布以不菲价格购入收藏就属上当了。其实,识别方法很简单,原始空首布从功能上已经不再具有农具的功能,虽然形体厚大,但一眼看去便知薄弱不堪施力,且不论是凹刃还是平刃,原始空首布的足尖都应比较尖锐,不像农具铲那样外凸圆滑、明显磨损。

二、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

其特征是:形制规整、空首、长銎、銎有孔、平肩、内凹弧足、面背三条平行直竖纹、模铸文字,多为一字,二字、四字者罕见。一般通长10cm、足宽5.3cm、带范塞重39克左右。文字大多是地名、数字、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方位、吉语、商贸等共计近200种之多。如:数字类一~十等、天干地支类戊、己、庚、辛、丑、寅、卯、未、亥等、五行类日、月、雨、水、火、土等、方位类上、下等、吉语类大、吉、羊(祥)、君、尚、富等、商贸类货、贝、益、朋等、地名类周、成、王、甘、阳、古、高、智、同等数十种之多。

近几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赝品,有泉友告知曾在洛阳见到过成麻袋的假空首布,而且听说其在重量、厚薄、锈色等方面均已过关。以我在市场上见到过的赝品来看,基本上存在着以下两个弱点:(1)文字。与所有假先秦币相同,文字笔划犹疑、软弱无锋,在图谱上总可找到所本。(2)銎铲衔接部。细察真品,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的銎和铲的衔接部位制作得非常流畅好看,銎的底部平滑延伸至铲肩下1毫米左右;铲身中间竖线向上延伸至銎部很长一段,而且竖线在铲身与銎的衔接夹角处明显平滑高起,用两根手指掐住面背中间线滑行,绝对感觉不到夹角存在。反观赝品,还没有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大多衔接生硬,不难辨认。当然,除此之外仍然要细看其锈色、重量、形制等,我曾见过为了弥补过重缺陷,把銎泥掏空、用泥封死銎口,以使其符合标准重量的伪品。

三、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

战国时期,在周王室辖地又出现了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一般学者认为这是因战乱经济凋敝导致的减重货币,但也有学者认为是与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同时并用的货币。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与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比较,制作明显粗糙,銎部合范不准、周边流铜不加打磨者常见,边廓线长出铲身者也比比皆是,而且銎与铲身的衔接也变成了简单的无过渡衔接,根本看不到大型的那种令人赞叹的精美。所以,单从制作上看,我支持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是后期的减重货币的观点。其特点是空首、长銎、銎有孔、面背三条竖纹、弧足凹入较深、一般带范塞重18~22克左右。模铸文字有:东周、安周、安臧、官考、武等十数种。“东周”即是东周公的铸币。

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赝品很多,尤以“东周”最具代表性。前几年在北京古玩城举办的大型古玩交流会上,我转悠了一个上午,单是“东周”空首布赝品我就看见了不下10枚,而且枚枚不同,各有特点。至今为止我在市场上尚未见过“东周”空首布真品。所以,对这些平日非常少见的珍品,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仔细察看,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最好是立即放弃,千万不能找理由来说服自己,否则,结果只能是走眼上当。

四、斜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在周王室地区还有一种斜肩弧足空首布,大小与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相若,唯肩部向下倾斜。有大型与小型之分别。大型的肩部较宽,肩宽比足宽略小,形体厚重,是春秋时期与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同时铸行的铸币;小型的肩部较窄,明显小于足宽,是战国时期铸币。有些大型的铲身上有三角形凿孔,可能是为适应后期减重而为。现在钱商不知其所以,堵泥做锈,实在是画蛇添足。模铸文字主要有“武”、“卢氏”、“三川釿”、“武安”等,制作比较粗率,但早期大型的也有制作比较精整的。

伪品同样较多,辨伪依然是要从形制、文字、重量、锈色等方面入手细察。

五、耸肩尖足空首布

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地区铸行的是耸肩尖足空首布,从形制上分为大小两种。大型的以面背无文字的“无文大布”为最多,特征是:空首、细长銎、銎有孔、耸肩、尖足、圆裆、面背三竖纹、铲身薄而博大、制作精美。一般通长13~15cm、肩宽6~7cm、重35~37克。大型中模铸文字的罕见,如“甘丹”、“日”等,还有许多是数字符号等。大型者铸行于春秋时期的三晋地区。小型者大多也是面背无文、无纹,一般通长11~13cm、肩宽4~5cm、重25~30克左右,制作明显比大型者粗率,铸行于战国时期。

近年来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有文字者很多,如“幺”、“幺金”等,但赝品也非常多,多是在平素的空首布上贴上文字,仔细观察并不难识别。


购藏空首布时除了要辨别其真伪之外,另外就是一定要注意仔细查看是否有修补之处。因空首布体形薄而大,埋藏、出土、锈结分离过程中非常容易碎裂,钱商为了牟取高价,往往要对残品进行修补。鉴别有否修补应注意看肩部、足尖和銎铲衔接部位等易损部位。

请查看和发表意见.

欢迎各位泉友赐稿,园地需大家共同浇灌才能形成一片好的休憩之处.